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康复指导
康复指导
0至1岁脑瘫儿分阶段运动康复训练

 

 

零至3个月
  主要目标:视、听、触觉发育,前庭功能训练,身体翻转,头部控制,手握物。
  主要方法:用语言、玩具、图卡、音乐等对婴儿进行视觉、听觉的刺激;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婴儿,同时伴有语言交流;家长可以每天多次用红光手电引导婴儿的注视;听反应差的加强声音刺激;触觉刺激主要采用抚触、捏脊、婴儿体操等。视、听、触信息刺激不仅是提高智能、建立良好情绪的重要方法,也是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。
  在此期间,要重视对婴儿进行身体翻转及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。家长可以扶持婴儿双腿/双臂由仰卧翻到侧卧,用语言、玩具引导孩子翻成俯卧,左右交替;翻成俯卧后引导肘支撑及头部控制。头部控制训练还可采用拉坐及抱立位等。手握物 扶持双手中线相碰,将小物放在手中促手握、放。同时要加强婴儿的踏步训练。
 

 

 

 
  4至6个月
  主要目标:主动翻身,促独坐、伸手抓物,继续前庭等感统训练,开始良好习惯和情绪的培养并贯彻在以后训练中。
  主要方法:用语言、玩具引导婴儿翻身。家长可以拉住婴儿双臂由仰卧至坐位,训练其头控及独坐能力;扶持坐或独坐弓背较显时可按压双腰眼穴。用小玩具在孩子手、眼前引导其伸手抓。抱位髋关节屈伸训练。五个月时可抱住孩子骨盆直立位面朝前,用玩具、语言引导弯腰及抬起动作。
  在此期间还要注意进行感统训练,对婴儿进行球上运动时在先前动作基础上增加:侧卧上下滚:侧卧球上,扶大腿及肩部上下滚,左右交替。侧卧球上的滚动,不仅可向前庭系统输入水平头侧位滚动的信息,也促进躯干的侧弯功能。当婴儿长到六个月大时,可以加扶持孩子双腋部成直立位,在球面蹦蹦跳,训练下肢持重及膝、髋关节屈伸运动,为走、跳打下基础。
 

 

 

 
 7至9个月
  主要目标:俯爬、膝手爬,开始立位训练,向立位过渡的体位转换,拇它/食指捏小物,咀嚼及发音训练,感统训练增加新项目。
  主要方法:用语言、玩具引导婴儿进行俯爬。家长帮助婴儿呈俯卧肘支撑位,一前臂稍向前手背向上,固定该手同时按压该侧肩井穴,引发上肢用力;同时或稍后屈对侧下肢,扶足拇指蹬地同时按压该侧涌泉穴,左右交替、刺激俯爬;或是运用推足/推位/俯爬模式促进婴儿学会俯爬。
  当患儿学会俯爬后可用爬过家长大腿等方法向膝手爬过渡。,用扶持蹦蹦跳、扶站、靠站等锻炼下肢持重。不能持重的用立板捆站协助站立:经过一段捆站训练后,用玩具引导弯腰取物,训练髋关节屈伸运动。坐起训练锻炼髋、膝关节屈伸,下肢持重,坐立位转换。完成不好可用坐起椅。
 

 

 

 
  10至12个月
  主要目标:独站、扶走/独走,手眼协调伸手抓物。
  主要方法:扶站、靠站、保护下独站;牵手走、扶平行杆走,保护下独走。不能独站、扶走或扶走姿势异常的婴儿要继续上述训练,并加捆站跨步站、捆站踢物等。进行上述训练时,有足内/外翻的患儿还要进行矫正治疗;有膝反张现象的患儿捆站时膝后加垫;坐起椅训练起立时膝内弓的膝间加垫。
  在此期间进行的立位训练必须在矫正异常姿势的基础上方可进行,立位训练与矫正同时进行不仅可增强肌力和骨关节稳定性,也有助于姿势异常的纠正。感统训练中球上运动增加。背靠球枕颈贴球站立,缓慢撤动球并用语言引导头前倾立直。面朝球站立/扶立,双手扶球,向前滚球引导手前伸扶球的保护性反射。
  总而言之,主张康复治疗应贯穿到脑性瘫痪儿童的日常生活中,注意日常护理的每一个体位,最大限度地诱发患儿潜在能力,以达到最基本的翻身、坐、爬、站、走等功能的掌握。
 

 
 
【全文完】